南亞不丹.印度.尼泊爾

不丹因盛典-策秋而光采

雪兒
2021·11·09
作者·雪兒

傳說中,八、九世紀時期,蓮花生大師將佛法帶到西藏,彼時,藏區充滿著各種薩滿式的宗教信仰,舉凡山川大地動植物鬼神,無不膜拜。為了收服這些地方上的仙靈與牛鬼蛇神,蓮師唱頌並翩翩起舞,不同的舞蹈,降服了不同的鬼神,紛紛皈依成為佛教徒,這也是寧瑪派(古或舊教派)之始。



後來,蓮師又從西藏轉入不丹,以其神奇之舞治癒了當時的國王(位於佈母塘Bumthang縱谷的小國),病癒後的佈母塘國王轉而弘揚佛法,蓮師亦在此舉辦了第一屆的策秋慶典,以八種化身演示八種不同的舞蹈。從此,不丹各地開始定期舉辦面具舞的策秋(Tsechu 原文意為十天,藏傳佛教以每月的第十天為蓮師日),紀念蓮師而延續傳說並祈求祝福。



策秋的節目,第一天始於地方上的歷史傳說,接著是黑帽擊鼓舞,然後是閻王與各種憤怒尊神明以及聖賢傳說的面具之舞,最後是閻王舞、紀念佈母塘與蓮師八種化身之舞,然後開展蓮師眷屬壇城的唐卡畫,讓所有人能觀賞而得到祝福,祭典過後再收藏進地方政教中心的Dzong宗,等待來年祭典才有機會再見。



策秋在紀念景仰蓮師的同時,也是村民交際應酬甚至相親的機會,藉著同樣的信仰,懺悔、清淨並祈福,順便帶動各地以物易物的交易,每年最大的手工藝品與農貿市集,也在慶典上熱鬧進行。


也就是說策秋慶典對不丹人來說是過年的重要節日,策秋除了宗教意義外,慶典中有口說傳的歷史表演、當然也就有了教育百姓的作用。



藏文的Tse是日期也是壽命,Chu 是數字的十,一開始這紀念蓮花生大師的祭典為期十天,但同時也是藏傳佛教本尊大日如來的祭典,祈求家中老小長命百歲,或延長福祿壽喜一切善業的壽命。從懺悔惡業、清淨罪孽、驅逐惡靈到祈求增長善業。


策秋節" 跟秋天是沒有關係的,是這個不丹節慶 "Tshechu"的中文譯音,也有譯作 "猜秋節"、"戒楚節"。
Tshechu是不丹藏傳佛教竹巴噶舉派的節慶,是一年一度的節慶,全年在不丹全國不同省份在不同月份舉行。Tshechu 本身解作 "第十天",不同省份的Tshechu就在不同月份的第十天舉行,節期一般三至五天。
每逢策秋節,附近的鄉民就會一家老幼的不丹國服盛裝出席。

策秋節的表演

在節期中,有喇嘛唸經唱誦經文,大神像出巡,小丑演出戲劇,不同的面具舞者會戴上面具,穿上艷麗服飾,在不同環節跳不同舞蹈,除了蓮師八相之舞,還有許多述說不丹歷史和藏傳佛教不同神話故事的舞蹈和戲劇。




曬大佛 Thongdrel

節慶的最後一天的清晨,會有 “>曬大佛” 儀式(Thongdrel),僧人在會在 Dzong裏掛起一幅幾層樓高的巨型唐卡,通常都是蓮花生大士及其八個分身的畫像,這幅唐卡每年只在這天會掛出來,Tshechu在下午完結時便會收起。不丹人相信,能親眼見到唐卡,是很大的祝福,能潔淨心靈和洗清罪孽。



節慶市集

策秋Tshechu 除了是宗教節慶,也是大型的社交活動,對維繫社區聯繫,特別是對偏遠鄉村,起很大作用。策秋Tshechu舉行期間,會場附近定必有大型市集,讓鄉民擺賣發個小財,也讓大家方便來個大採購。建議大家參加Tshechu之後,也去逛逛市集,就算買不到適合的紀念品,也可以感受一下不丹人過節的氣氛。
策秋Tsechu多數在該區的宗堡內庭空地舉行,這幾天的節目是以節慶歌舞者唱歌、跳舞,僧人誦經、奏樂為主,當中的歌舞是講述很多不同的藏傳佛教神話故事,特別是蓮花生大士的故事,以我們不太懂得經文和宗教故事來說,節慶期間甚麼時間來到,都可以看到精彩而獨特的不丹節慶舞蹈表演。



不丹服飾只有男女兩種,變化在編織刺繡上,平時穿與慶典穿,差異在編織的細緻與材料或色彩豐富度的講究上,多半來自從小學習的編織,或至少自己根據傳統圖騰設計圖樣。

最後,進入官府或寺廟或參與慶典,必須掛上肩帶;女性肩帶隱微顯示出家庭背景,而男性肩帶的顏色,則標示著皇家賦予的身份地位。服飾布料的選擇,會讓人看起來挺拔或萎靡,因此,一眼便能看出對方的大概來歷,雖然彼此陌生的人,問候語第一件事情會問父親是誰,幾乎誰都沾親帶故的國度,問父親或再追問祖父的大名,便能找到親戚關係。

不丹通常策秋節會分春、秋為兩大盛會,春季尾巴羅(古都)為主,秋季以新首都-廷布為主要大型慶典,當然各地區也會依照自己的族群軌跡舉辦各自的廟會活動慶典,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慶典,也變成了各地區的特色節日活動。



三月初春,是不丹舊都巴羅(Paro)為期十天的策秋祭典季節,明確日期,根據不丹沿襲西藏陰曆而略作調整的歷法。


十月,則是現今旺楚王朝首都廷布(Thimphu)的策秋祭典期。因此每年三、四、五月與九、十、十一月的慶典密集期間,被視為不丹王國的旅遊旺季。



其實,就像中國西南邊陲各地一樣,民俗祭典的舉行,是挨家挨村地輪流舉辦,喜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國,除八月前後的雨季外,幾乎年頭到年尾每個月都有好幾次的地方祭典,只是盛況大小略有差異,各地區祭祀的小神有所增減,而各地不同種族(約22族)服裝、舞蹈以及傳說故事的演繹不同,對外地人來說,差別不大,圖熱鬧而已。



策秋在紀念景仰蓮花生大師的同時,也是村民交際應酬甚至相親的機會,藉著同樣的信仰,懺悔、清淨並祈福,順便帶動各地以物易物的交易,每年最大的手工藝品與農貿市集,也在慶典上熱鬧進行。

一連串的活動,端視區域富庶的財務能力或季節,舉辦為期三至十天的祭祀,順便藉由面具舞口述地方歷史與傳說,讓
一代代人都能記住自己祖先的聖賢軼事。


想去不丹了嗎?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行程專區這邊請▸▸https://reurl.cc/ge7Y3R

 

 

 

澳洲的另一扇門-塔斯馬尼亞一二
嚮往幸福之地-雷龍的故鄉不丹之一
雪兒

/ 雪兒 /

旅遊玩家部落格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