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邊彊(新彊.內蒙古.寧夏)

為啥新疆菜的分量這麼大?內地人看到答案愣了......

玩家帶路
2021·05·01
作者·玩家帶路(中國老司機)

為啥新疆菜的分量這麼大?內地人看到答案愣了......




新疆菜的分量到底有多大?說出來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新疆第一饢、大盤雞、萬人粉湯、最大油糕塔、萬人抓飯等十種新疆菜都曾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新疆,大盤盛菜是對客人最基本的禮貌。所以當一個內地人來到新疆,很難保證不“月半”。


01 疆菜那麼大大大大大大大?
探索更多更好吃的美食,是人類的本能。

由於新疆特殊的氣候環境,冬天幾乎佔據了全年一半的時間。而在漫長寒冷的冬季,對人體熱量的消耗極大。


所以高密度的進食,是補充能量最好的辦法。嚴寒的自然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新疆人的飲食習慣,菜量大、分量足成為了新疆菜最基本的特點。


解放初期,當內地人馳援新疆時,從事的多為開荒、屯墾等重體力勞動。據統計,新中國建立以來,支援新疆的大軍多投身於油田、交通等基礎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對體力的消耗,同樣較大。


如何緩解因為體力勞動造成的身體疲累?當然是鮮美可口的食物。大盤上菜、大口吃肉,是勞動之後,最具幸福感的事情。


02 一盤頂一桌
毫不誇張的說,在新疆,用大盤裝食物是對餐桌最基本的尊重。

大盤雞

若論新疆的大盤菜,大盤雞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鮮嫩可口的大塊雞肉,烹飪到簽到好處,再配上酥嫩金黃的洋芋塊,佐以色彩鮮豔的青紅椒,濃油赤醬的粘稠湯汁下,二指寬的皮帶面是整盤菜的關鍵。一份大盤雞,集肉、菜、主食為一體,一盤就是一桌。


事實上,大盤雞並非是原汁原味的新疆傳統美食,而是近幾十年,由新疆移民在美食上的創造性發明。色香味俱全的大盤雞,經濟又實惠,自誕生起,便風靡天山南北。


當然,被大盤雞迷倒的,絕不僅僅只有新疆人。當這種美食傳到內地後,它的魅力值也沒有下降,大多數內地城市,都能見到大盤雞的身影。

天下第一饢
饢,同樣是新疆人日常的美食。就尺寸來說,滿月狀的大饢,有著鮮明的優勢,那些一隻手就拿覆蓋的饅頭、花卷、包子等主食在尺寸上與之比較,完全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在新疆,有人的地方就有饢,有饢的日子才有滋味。據統計,咱們新疆人每天大概要吃掉275萬隻饢。按照新疆特色小吃標準,一個饢的重量約在200克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這個資料可靠的話,新疆人一天要吃掉550噸饢


經歷揪劑子、蓋被子、擀胚子、戳花子……一系列“打饢”步驟後,蘸上鹽水往饢坑壁上“pia”一貼,就能做出300多種饢。


饢包肉,是南疆的一道美食。湯汁的豐富口感,和食材的多元,是饢包肉的精彩之處。
先把帶皮的羊肋條,在開水中汆一下,撈出洗淨後抹上麥芽糖水,在油鍋中炸至金黃,下蔥段、薑片略炒,再加入草果、桂皮、香葉、鹽等調料,加水,與胡蘿蔔小火燜一個多小時,羊肉酥爛後,放在切成八瓣的饢上,饢包肉就做成了

手抓飯
一盤家常的手抓飯,足以安慰新疆人一年的辛勞。


抓飯是新疆人的待客飯,是新疆養人的飯。想瞭解一家人的富裕程度就看抓飯,看他家的人緣就看做抓飯的鍋有多大。婚宴來了多少客人,問這次婚禮吃了幾鍋抓飯就知道。


白色或紫色的皮芽子,紅色和黃色的胡蘿蔔,像標點符號的孜然顆粒,再加點葡萄乾、杏幹、紅棗在羊娃子肉的搭配下,一鍋大米竟然變得如此奢華,讓人垂涎三尺、流連忘返。


從色彩飽滿的盤子裡,抓上一把,塞進口中,混著羊肉的米飯,首先刺激了舌尖的味覺神經,緊接著,黃蘿蔔和葡萄乾的酸甜撞到牙齒,及時中和了羊肉的厚重味道,後味的番茄和洋蔥,又為抓飯補充了更豐富的味覺層次。咸香酸甜辣,新疆人一年的滋味,都融在一盤抓飯裡。
另外,木瓜、優酪乳子、薄皮包子等食物,也可以為抓飯提供另一種可能。

拉條子
光聽名字,拉條子就展現了麵食的終極奧義:既不用擀麵杖、也不用壓面機,一碗面,一點油鹽,僅憑一雙巧手,就齊活了。在新疆,吃面從來不論碗,論盤!


做一盤地道拉條子,看似簡單其實卻卻很難,因為這其中的細節也是很多的,加多少鹽,和麵的勁道,怎麼“醒一會”(發酵),如何給面抹上油,分門別類下來,每個大師傅都有自己的門道


過油肉、野蘑菇、小炒菜或是大雜燴等配菜,扣到拉條子上,直接勾出麵條的醇厚。加入稍許的醋,就幾瓣辛辣的生大蒜,相當“下”面。豪爽的兒子娃娃,悶頭“開造”後,不消片刻,便可風捲殘雲。“老闆,再加份面!”

新疆米粉
“一半勾子地獄,一半舌尖天堂。”紅油浸透的新疆米粉,幾乎是所有新疆丫頭子對家鄉味道的定義。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新疆並非是個“火辣”的地方。這倒也不奇怪,畢竟新疆並非辣椒的原產地,吃辣的時間也不長。


早在四十年前,新疆菜中很少出現辣椒。1980年左右,嗜辣如命的四川人,大量移民至新疆,同時也把辣椒帶入了新疆菜的食譜。如今,辣椒已然成為新疆菜的一項特色。大盤雞、拌面、炒米粉、涼皮子等典型新疆菜,都少不了辣椒的影子。


單個頭而言,滾圓粗大的新疆米粉,要比其他地方的米粉粗壯不少。柔韌的新疆米粉,可煮可炒,通紅的湯底是其魅力所在。焉耆土長的辣皮子、幹紅羊角辣子、幹線辣子、朝天椒,各自負責辣味的甜、色、香、辣,伺機給你的味蕾來上一記難忘的暴擊。


勁道的米粉,盤根錯節地浸在香氣沖天的醬汁中,絲毫看不出米粉最初的潔白。濃鬱醬香壓過撲鼻辣味,辣味又捎上羊肉的鮮味。香、辣、酸的共同刺激下,滾落的大滴汗珠,是對新疆米粉繳械投降的憑證。


米粉下肚後,辣椒的滋味慢慢升騰,在口腔內刮起了一陣迅猛的龍捲風。留在嘴皮子上的舞蹈,歹歹的,攢勁兒的很!需得一杯冰鎮的亞洲汽水或是卡瓦斯,才能平息。

海陸空燒烤
“羊肉串,羊肉串了啊!”買買提大叔在街邊揮舞著扇子,濃煙包裹整個燒烤攤的畫面,深入人心。很長一段時間內,羊肉串成為新疆燒烤的同義詞。


不過,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就太小看新疆燒烤了!在新疆,沒有什麼是不能烤的。烤全羊、烤饢、烤包子、烤南瓜,甚至還有燒烤界的巨無霸——海陸空燒烤。


在以大盤為流行的新疆,燒烤自然也要整桌上才過癮。作為新疆最“猛”的燒烤,肉類品種豐富,有著霸氣裝盛器皿的海陸空燒烤,簡直是燒烤行業的終極の烤,人稱新疆燒烤界的“航母”。


水裡遊的魚,地上跑的羊,以及天上飛的雞,是海陸空燒烤的主要肉類。盤底配以土豆、紅薯,恰到好處地吸收了三種高蛋白肉類多餘的油脂。皮牙子(即洋蔥)是新疆燒烤,最不可或缺的搭檔。一手拿肉,一手拿洋蔥,是新疆人吃海陸空燒烤最專業、最地道的姿勢。


當一份海陸空,被幾個人一起抬到面前時,你的感官絕對會得到強烈的刺激。80-150釐米長,40-60釐米寬的盤子,滿滿一槽子烤肉,極具視覺衝擊力。殘餘的餘溫,讓盤子邊緣的肉,卷起邊兒,冒出滋滋滲油的聲響。魚肉的鮮香、羊肉的濃鬱、雞肉的醇厚,混著生洋蔥的辛辣,交織成一味特殊的馥鬱香味,簡直是聽覺與嗅覺的盛宴。


“新疆人拿得出手,口裡人吃了想留,但你就是帶不走。”玉盤珍饈的美食,需得大盤,才夠過癮。大盤盛菜、大口吃飯、大碗喝酒,簡單又極致,豪邁又痛快,恰也是新疆人對生活的定義。 

江西旅遊十大必去景點,不去後悔哦!
遊廣西陽朔西街一定不能錯過的美食!吃貨們都驚呆了!
玩家帶路

/ 玩家帶路 /

跟著線控遊中國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