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南部(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

莊立育
2021·08·11
作者·莊立育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


在世界鐵道高度排行榜中,目前排名第一的是西元二零零六年七月一日通車的中國青藏鐵路唐古拉山口(海拔五零七二公尺)。目前被UNESCO所核定的鐵路世界遺產有三處,包含西元一九九八年奧地利塞默林山岳鐵路Semmeringbahn、西元一九九九年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西元二零零八年瑞士雷蒂亞鐵路在阿布拉/伯爾尼納的文化景觀Rhaetian Railway in the Albula / Bernina Landscapes。

第一條被批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鐵路-奧地利塞默林鐵路建於由義大利工程師卡爾Carl Ghega設計,興建於西元一八四八年七年後完工全長四十一點七公里,全線的橋樑隧道都捨鋼鐵而取石塊、磚瓦建造,優美典雅,既解決了工業技術受制於自然環境的問題,又兼顧美觀雅緻,對早期的鐵路建設工程來說,是一項傑出的成就。作為歐洲最偉大的土木工程建設之一,它是第一條穿越高山地區的鐵路,完成當時不可能的橋樑和隧道群,所以也代表了征服自然地形的精神,更是鐵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總長八十六公里是印度最早的鐵路之一,整個鐵路連接印度西孟加拉省的大吉嶺和西里古里Siliguri,始建於西元一八七九年三年後全線完工通車;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的高低變化相當大,從印度平原上海拔一千公尺的西里古里古城一路爬升到海拔兩千公尺以產茶聞名的大吉嶺約需八小時行程,今日此線仍保留用西元一八八九到西元一九二五年間由英國和美國機廠生產的古老十五噸的蒸氣火車行駛;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是第一條,也是最傑出的一條山區旅客運輸鐵路線的典範,它採用大膽創新的工程施工解決了穿越高山自然風景區建立高效鐵路的問題,並仍然充分運用和保留了該地區原有風貌的完整。

   
西元一八九九年日本人為轉運木材規劃興建阿里山森林鐵路,西元一九零六年開發興建八年後長六十六公里的嘉義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西元一九一四年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阿里山森林鐵路從嘉義市海拔三十公尺爬升到阿里山新站海拔二二一六公尺全線有隧道五十個、橋梁七十八座,橫跨嘉義市、嘉義縣及南投縣三縣總長七十二公里,從嘉義往阿里山行車需三小時半。以工業文明的歷史觀而言,阿里山森林鐵路可說是二十世紀初亞洲地區林業鐵道的奇蹟,在人類索道技術與鐵路柴油化成熟之前,阿里山森林鐵路幸運地集十九世紀森林鐵道與登山鐵道的精華於一身。

   

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盛時期最大規模攀登至二五八四公尺的東埔塔塔加最長為九二點七公里,軌距七六二公厘、最小曲率半徑四十公,最大坡度百分之六點二五,為了行駛陡峭、彎曲的路線當局特別引進美國萊瑪Lima公司製造的傘形齒輪直立式汽缸夏依式Shay type SL蒸汽機車,在全世界之登山鐵道中,阿里山762mm窄軌森林鐵路不論海拔高度、落差、長度都超越現今兩座世界文化遺產鐵路,只可惜阿里山至塔塔加二十公里因改建新中橫公路而拆除,沿線相關古蹟因過去缺乏概念而遭到破壞。

阿里山鐵路擁有最繁複的多元性集森林鐵道、登山鐵道與高山鐵路於一身;除了沒有齒軌以外,其他如之字形鐵道、螺旋登山鐵道、直立式汽缸等特色應有盡有。在二零零二年文建會將阿里山森林鐵路、棲蘭山檜木林、卑南文化遺址、太魯閣峽谷,列入可盡速推動台灣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第一類,由此可見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代表性與文化資產價值。

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澎湖柱狀玄武岩島群
莊立育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