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世界遺產(二)大理石之夢―泰姬瑪哈陵 「世界古、新七大奇景之一」、「五十個旅人此生必遊之地」泰姬瑪哈陵Taj Mahal簡稱「泰姬陵」大名皆列入其中。印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詩人泰戈爾曾有一句話形容泰姬陵「在臉頰上永恆的淚珠」。代表著印度伊斯蘭建築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讚歎的經典傑作之一。泰姬陵彷彿集世界大理石精雕於一堂,成為印度必遊的景點。印度人嘴邊時常掛著的戲語「世人其實只分兩種,一種是來過泰姬陵,一種則是沒來過的」,也不難看出,泰姬陵是印度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國寶」。西元一九八三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泰姬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泰姬陵除了建築的經典傑作外,她的美存在於主人之間羅曼蒂克的愛情故事裡。西元十七世紀初,印度蒙兀兒王朝鼎盛時期的第五代國王有一位寵妃名叫芭奴A•Banu,芭奴的祖父是被放逐流亡印度的波斯貴族,到印度後被引薦入阿克巴大帝的宮廷。多才多藝、美麗動人的她與當時的太子相遇,遂一見鍾情,於西元一六一六年三月結為夫妻。十二年後太子登基為沙賈汗Shah Jahan帝,芭奴被尊稱為「慕泰姬•瑪哈Mumtaz Mahal」意為「被宮廷選中的人」,後人簡稱為「泰姬•瑪哈」。沙賈汗與她情深意篤,十分恩愛。芭奴入宮十九年,於西元一六三零年在與沙賈汗南征中生下第十四個孩子後不幸因難產病死在軍帳中,當時沙賈汗聽聞消息後一夜白頭。沙賈汗生曾向她許下諾言,在她死後,要為她建造一座像她一樣美麗的、舉世無雙的巨大陵墓,並用她的封號命名,陵名由此而來。 泰姬陵於西元一六三一年開始動工,除了彙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聘請土耳其建築師烏斯塔德Ustad繪製了陵墓設計圖;還聘請了中東、波斯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施工期間,每天動用二萬名工匠,共耗費三千多萬盧比,為了建造這個陵墓,帝國動員當時最好的搬運工、大象,從遙遠的東方和西方運送各種石料到印度,這裏有來自中國的玉和水晶石、印度旁遮普的彩色玉石、斯里蘭卡的黑色玉石、阿拉伯的煤石,還有印度特有的大理石,共用了二十八種石料,歷時二十二年才完工,同時也耗竭了國庫導致蒙兀兒王朝的衰落。沙賈汗國王原本計劃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但泰姬陵剛完工不久,第三子奧朗澤布Aurangzeb弑兄囚弟篡位成功,沙賈汗國王本人也被囚禁在泰姬陵對岸不遠的阿格拉堡AgraFort的八角亭內。此後整整八年的時間,沙賈汗每天只能透過小窗,獨自望著河岸遠處的泰姬陵朦朧身影,直至最終憂鬱而死。但有幸的是,沙賈汗死後與愛妃泰姬被合葬于泰姬陵內。 泰姬陵位於北方邦阿格拉市,亞穆納Yamuna河右岸,隔著河與阿格拉城堡遙望,距離首都新德里兩百一十公里。整個陵園呈長方形,長五百八十公尺,寬三零五公尺,占地十七萬平方公尺,四周圍繞紅砂石牆。由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整座主體都以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類寶石。陵墓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樣式相似的建築,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辯廳,對稱平衡,左右呼應。陵墓四方各有一座高四十公尺的喚拜樓尖塔,內有五十層階梯,此塔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而上,登高大聲呼叫信徒來清真寺朝拜阿拉。特別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十二度,若遇上地震只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傷及主殿;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皇后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地窖中。蒙兀兒式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Persian花園,位於陵墓主體前方,中央有一噴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四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四」此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就在泰姬陵建成大約一個世紀之後,整個南亞次大陸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殖民地期間,阿格拉的古堡曾被徵用為軍營,而泰姬陵則改成了英國青年們娛樂的舞廳;他們還將泰姬陵開闢為野餐的場所,更有甚之,當時的英國印度總督還制訂了一個拆掉泰姬陵作為拍賣主體的計畫,後來在倫敦的第一次拍賣宣告失敗,才放棄了這一計畫,泰姬陵有幸得以保存。
熱門推薦行程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印度世界遺產(二)大理石之夢―泰姬瑪哈陵
2021·08·05
印度世界遺產(Ⅲ)阿格拉堡-三世皇帝建築
【專訪】印度之我見(二)
2016·10·12
印度世界遺產(Ⅰ)卡朱拉霍―愛與聖交會處
尼泊爾世界遺產(Ⅰ)佛祖誕生地藍毘尼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